秉珪
成語(Idiom):秉珪(bǐng guī)
發音(Pronunciation):bǐng g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秉持公正的態度、持正義之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秉珪是一個由“秉”和“珪”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秉指秉持、執持,珪指古代官員使用的玉制品。這個成語原指古代官員在處理案件時,持正義之心,秉持公正的態度,不偏不倚地處理案件。現在泛指秉持正義、公正的心態和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秉珪常用于形容人以公正的態度對待事物,立場堅定,不偏不倚。可以用于贊美官員、法官等職業人士的公正和正直,也可以用于形容個人在面對困難和抉擇時,能夠秉持正義,堅持原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秉珪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周朝時期,晉國有一位名叫秉珪的官員,他在審理案件時總是秉持公正,不偏不倚。他的名聲傳遍了晉國,人們對他的公正和正直非常敬佩,因此后來就用“秉珪”這個成語來形容秉持正義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動詞“秉”和名詞“珪”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名法官,他一直秉珪處理每一個案件。
2. 領導在工作中總是秉珪公正,不偏不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秉珪”這個成語與官員正直公正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一個鮮明的形象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秉珪”相關的成語,如“秉公辦理”、“秉公無私”等,以擴展對公正正直相關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秉珪一樣,做一個公正正直的人。
2. 中學生:老師對待學生的評價要秉珪公正,不能偏袒任何一個學生。
3. 大學生:在考試中,我們應該秉珪公正,不抄襲、不作弊。
4. 成人:在工作中,我們應該秉珪處理每一個問題,不偏不倚地對待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