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檢
基本解釋
(1).指對自身言行方面的檢點約束。《晉書·江統孫楚傳論》:“ 江統 風檢操行,良有可稱, 陳留 多士,斯為其冠。”《新唐書·崔日用傳》:“子 宗之 ,襲封。亦好學,寬博有風檢。”《新唐書·裴贄傳》:“帝疑其外風檢而暱帷薄,逮問翰林學士 韓偓 。”
(2).猶風紀。《世說新語·規箴》“ 蘇峻 東征 沉充 ,請吏部郎 陸邁 與俱” 劉孝標 注引《陸邁碑》:“ 邁 字 功高 , 吳郡 人。器識清敏,風檢澄峻。”
成語(Idiom):風檢
發音(Pronunciation):fēng j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風氣的審查和整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風檢是由“風”和“檢”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風”指社會上的風氣,即一種蔓延在社會中的思想、行為和態度;“檢”指審查、檢查。風檢的含義是對社會風氣進行審查和整頓,以維護社會秩序和道德規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風檢常常用于描述政府或組織對社會風氣進行整治和改善的行動。也可以用來指個人或集體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和改正,以改善自身的品德和形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風檢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律歷志》中,描述漢武帝時期嚴格法紀的風氣整頓。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廣泛應用于社會風氣的整治和改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風檢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加大了對市場秩序的風檢力度,嚴厲打擊了假冒偽劣商品。
2. 這個社團進行了一次風檢活動,希望通過整頓會員的行為來提升社團的形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風檢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巨大的風扇(風),在檢查(檢)周圍的空氣質量,以確保空氣的清新和健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社會風氣整治的歷史事件,如“獄中風氣”、“風正氣正”等。也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風雨同舟”、“風馬牛不相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校進行了一次風檢活動,老師要求我們要遵守課堂紀律。
2. 初中生:社會上的風氣需要進行風檢,以減少不良行為的發生。
3. 高中生:政府加大了對網絡的風檢力度,打擊了很多違法違規的行為。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自覺進行風檢,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
5. 成年人: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應該積極參與社會風檢,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