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槥
成語(Idiom):敗槥(bài huì)
發音(Pronunciation):bài h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事情失敗或計劃落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敗槥是一個四字成語,由“敗”和“槥”兩個字組成。其中,“敗”表示失敗,不成功;“槥”是古代用來盛放酒的器具。整個成語比喻事情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計劃或努力白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一些目標沒有達到、計劃沒有成功、努力白費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領域中的失敗或落空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四年》記載了敗槥的故事。故事中,昭公派人去秦國慰問,秦國的宰相白起卻不接見,使得昭公的計劃失敗了。于是,昭公憤怒地說:“我以為這次慰問一定會成功,結果卻像一個空盛酒的槥子一樣,一無所獲。”從此,敗槥成為了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敗槥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認為自己的計劃一定會成功,結果卻完全是個敗槥。
2. 這次考試他沒有好好復習,所以考得很差,可以說是一次敗槥的經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槥”字的形狀,將它與空空如也的失敗情景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空洞的槥子,里面沒有任何東西,表示計劃或努力白費,最終導致失敗。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失敗相關的成語,如“屢戰屢敗”、“失敗乃成功之母”等,來進一步豐富對失敗的理解和應對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努力學習了一天,可是考試成績還是很差,感覺自己完全是個敗槥。
2. 初中生:我原本計劃好了周末要去旅行,結果卻下了整整兩天的雨,完全是個敗槥。
3. 高中生:我報名參加了一個比賽,但是因為準備不足,最終成績很差,完全是一次敗槥的經歷。
4. 大學生:我投資了一個項目,結果市場變化太大,最終虧損了很多錢,可以說是一次徹徹底底的敗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