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事處
基本解釋
沒有辦法。 明 無名氏 《打韓通》第二折:“空著我思量無事處,莫不是鄰家閒炒鬧,必定是買賣本虧圖。”
成語(Idiom):無事處
發音(Pronunciation):wú shì c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事情可做的地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處在沒有事情需要處理的狀態或環境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方或某個人沒有任何事情需要做,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時間段沒有任何安排或計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事處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農夫因為太空閑,無所事事,被人譏笑為“無事處”。后來,這個成語逐漸流傳開來,用來形容一個人或地方沒有事情可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事處由“無”、“事”和“處”三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村子太偏僻了,真是個無事處。
2. 他這幾天一直無事處,閑得發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無事處”與“無事可做的地方”相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無事處”意思相近的成語,如“無事生非”、“無事生事”等,以擴大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放學后,我在家里無事處,只能看電視。
2. 初中生:周末的時候,我無事處,就去圖書館看書。
3. 高中生:暑假期間,我無事處,所以決定參加志愿者活動。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