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衲琴
基本解釋
琴名。以桐木片合漆膠成的琴。 唐 李綽 《尚書故實》:“ 李汧公 ( 李勉 )取桐孫之精者,雜綴為之,謂之百衲琴。” 宋 張洎 《賈氏談錄·李氏制琴》:“ 嵩山 僧 如寂 ,嘗收得 李汧公 百衲琴,製度甚古拙,而音韻清越無比。” 宋 陸游 《秋陰》詩:“妙墨雙鉤帖,奇聲百衲琴。” 清 薛雪 《一瓢詩話》:“不去纖響,惟務雕繢,僅同百衲琴,軿湊雖工,膠滯清音,究非上品。”亦省稱“ 百衲 ”。 清 錢謙益 《東歸漫興》詩之五:“古錦裹將 唐 百納,行宮拾得 宋 羅睺。”
成語(Idiom):百衲琴
發音(Pronunciation):bǎi nà q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琴身上有很多補丁的古琴,比喻事物破爛不堪或人品行不端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百衲琴是古代一種琴的名稱,琴身上布滿了各種大小的補丁。由于琴身上有很多補丁,所以琴的聲音也不好聽。因此,百衲琴成為了一個比喻詞,用來形容事物破爛不堪或人的品行不端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百衲琴通常用于貶義,用來形容物品質量差、破舊不堪,或者形容人品行不端正、道德敗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秦朝時期,有一位名叫主父偃的官員,他貪污受賄,品行敗壞。有一天,他在宴會上彈奏一架破爛不堪的琴,琴身上布滿了補丁,琴聲難聽。大家聽了都覺得琴很糟糕,但主父偃卻自得其樂。后來,人們就用“百衲琴”來形容破爛不堪或人品行不端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房子破爛不堪,簡直像是一座百衲琴。
2. 這個公司的產品質量太差了,簡直就是一臺百衲琴。
3. 這個人品行不端正,道德敗壞,簡直就是一個百衲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百衲琴”與破爛不堪的物品或品行不端正的人聯系起來,形成聯想。可以想象一個琴身上布滿了各種大小的補丁的古琴,琴聲難聽,象征著破爛不堪或人品行不端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破釜沉舟”、“一敗涂地”等,加深對貶義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房子破爛不堪,就像一臺百衲琴一樣。
2. 初中生:他的行為舉止簡直就像一個百衲琴,不值得信任。
3. 高中生:這家公司的產品質量太差了,簡直就是一臺百衲琴,不值得購買。
4. 大學生:他的品行不端正,道德敗壞,簡直就是一個百衲琴,不值得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