慴讋
成語(Idiom):慴讋(shè shěn)
發音(Pronunciation):shè shě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懾服而恭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慴讋是一個形容詞成語,指的是對于權勢、威嚴等感到敬畏和恭敬。慴讋強調了人們在面對權威時的恭敬和服從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慴讋常用于形容人們對權威人物或有威嚴的事物表現出的敬畏和恭敬。可以用來形容對長輩、老師、領導等有權威地位的人的尊敬和恭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慴讋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故事中,晉國的公族人士驕橫傲慢,不尊重君王。昭公為了懲罰他們,派遣宰相郤犨前去訓誡。郤犨到達后,以威懾的態度訓斥了公族人士,他們感到非常敬畏和恭敬。因此,人們用“慴讋”來形容對權威的敬畏和恭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慴讋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構成的結構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學生們對校長的慴讋態度令人欽佩。
2. 面對老師的嚴厲批評,他表現出了慴讋的態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懾”字和“恭”字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懾意為敬畏,恭意為恭敬,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慴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權威、敬畏、恭敬相關的成語,如“敬慕”、“敬畏”等。這些成語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慴讋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老師的慴讋態度使我獲得了老師的認可。
2. 初中生:學生們對校長的慴讋態度贏得了校長的尊重。
3. 高中生:他對權威的慴讋態度使他在學校里備受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