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拊
基本解釋
撫摩骨節。《淮南子·泰族訓》:“四枝節族,毛蒸理泄,則機樞調利,百脈九竅,莫不順比,其所居神者,得其位也,豈節拊而毛脩之哉!”
成語(Idiom):節拊(jié fǔ)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f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在節日或喜慶場合中互相拍打背部,以表示祝福和團結的儀式。也用來比喻彼此互相鼓勵和支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節拊是一種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源自古代農耕社會的祭祀活動。在農歷新年、生日等喜慶的場合,人們會互相拍打背部,傳達祝福和團結的心意。節拊的動作一般是用掌心輕輕拍打對方的背部,表示祝福、關心和團結。這個習俗體現了中國人民對家庭和社會的重視,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團結友愛的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節拊常常出現在中國傳統節日、家庭聚會和重要場合中。比如在春節期間,家人互相節拊以表達新年祝福和家庭團聚的喜悅;在公司團建活動中,同事們通過節拊來增進彼此的關系和團隊凝聚力。此外,節拊也可以用來比喻彼此互相鼓勵和支持,例如在困難時期,朋友們可以相互節拊,給予鼓勵和支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節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祭祀儀式。在古代農耕社會中,人們會在特定的節日或慶典上舉行祭祀活動,以祈求豐收和祝福。在祭祀儀式中,人們會互相拍打背部,這被視為一種祝福和團結的儀式。隨著時間的推移,節拊逐漸成為了一種民間習俗,并在中國社會中廣泛流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拊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節”表示節日、慶典,而“拊”表示拍打背部的動作。通過這兩個字的組合,形成了一個富有文化內涵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春節期間,親朋好友之間常常互相節拊,祝福彼此新年快樂。
2. 在公司團建活動中,同事們通過節拊來增進團隊的凝聚力和友誼。
3. 他們之間的友誼如同節拊般深厚,彼此互相支持和鼓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節拊”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在慶典上,人們互相拍打背部的場景,來聯想成語的含義和寓意。此外,也可以通過多次重復和使用這個成語,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中國傳統習俗和節日,以及其中的文化內涵。也可以學習其他與祝福、團結相關的成語,擴展詞匯量和語言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寒假期間,我和爺爺奶奶一起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假期,我們互相節拊,祝福彼此新年快樂。
2. 初中生:參加學校的團建活動,同學們通過節拊來增進彼此的友誼和團隊凝聚力。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們互相節拊,給予彼此鼓勵和支持,共同度過這個重要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