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仙人
基本解釋
指 觀世音菩薩 。因常著白衣、坐白蓮中,故稱。 宋 蘇軾 《雨中游天竺靈感觀音院》詩:“蠶欲老,麥半黃,前山后山雨浪浪,農夫輟耒女廢筐, 白衣仙人 在高堂。”亦作“ 白衣大士 ”、“ 白衣觀音 ”。《剪燈馀話·芙蓉屏記》:“每日於 白衣大士 前禮百餘拜,密訴心曲,雖隆寒盛暑弗替。”《二刻拍案驚奇》卷三:“翰林道:‘小生見 白衣大士 出現(xiàn),特來瞻禮!’”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觀世音菩薩傳略>跋》:“《咸淳臨安志》云:‘ 晉 天福 四年,得奇木,刻 觀音大士 象。 錢忠懿王 ( 錢俶 )夢白衣人求治其居。王感悟,即其地建 天竺看經院 。’白衣本 毗陀天女 ,而俗人名為 白衣觀音 。”
成語(Idiom):白衣仙人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ái yī xiān r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穿著白色衣服的仙人,比喻品德高尚、行為端正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衣仙人是中國的一個成語,由“白衣”和“仙人”兩個詞組成。白衣指的是穿著白色衣服,仙人指的是傳說中的神仙。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行為端正,像仙人一樣純潔無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行為端正,比如一個為人正直、善良、有道德的人可以被稱為白衣仙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因為行為端正而被稱為白衣仙人。這個故事傳承至今,成為了描述高尚品德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詞組成,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白衣仙人,無論對待他人還是對待自己,都非常正直。
2. 在這個世界上,真正的白衣仙人是不多的,我們應該珍惜他們的存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lián)想白色衣服代表純潔無暇,仙人代表高尚品德,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品德高尚、行為端正相關的成語,如“君子之交淡如水”、“言行舉止得體”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要做一個白衣仙人,不要欺負同學。
2. 初中生: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個白衣仙人,為社會做出貢獻。
3. 高中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能遇到一個白衣仙人并不容易,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