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火線
成語(Idiom):導火線
發音(Pronunciation):dǎo huǒ x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導火線是指引爆火藥、引發爆炸的線,比喻導致沖突、爭端或危險局勢的觸發因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導火線是由導火索和引線兩部分組成的。導火索是一種用來引燃火藥的繩索,而引線是用來傳遞火花或引爆裝置的線。成語“導火線”借用了導火索的概念,比喻導致沖突、爭端或危險局勢的觸發因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事件、行為或言論成為引發爭議、沖突或危機的起因。例如,我們可以說某個人的錯誤言論成為導火線,引發了一場激烈的爭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導火線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軍事戰爭。在戰爭中,士兵們使用導火索來引燃火藥,從而引爆敵人的陣地或設施。這個成語的意義逐漸擴展到比喻其他領域的觸發因素。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導火線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結構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不負責任的言論成為導火線,引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抗議。
2. 這次事件的導火線是一封匿名信,揭露了公司內部的腐敗行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導火線”與引發火災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一根引燃火藥的線引發了一場大火。這樣的場景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火相關的成語,如“火上澆油”、“火中取栗”等,可以幫助拓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小心碰到了蠟燭,結果蠟燭倒下來,燒著了桌布,成為了導火線。
2. 初中生:他們之間的矛盾已經積累很久,這次的爭吵只是導火線,引發了更大的沖突。
3. 高中生:這個政策的出臺成為了導火線,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抗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