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苔
基本解釋
苔藻類植物。也叫石發(fā)、石衣、水衣、水綿、藫。可吃。《爾雅》“藫、石衣” 晉 郭璞 注:“水苔也,一名石髮, 江 東食之。” 南朝 梁 江淹 《惜晚春應劉秘書》詩:“水苔方下蔓,石蘿日上尋。”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凡有要看的人,得拿出一片嫩榆葉,如果住在水排上,就改給一貝殼鮮水苔。”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十·陟釐》。
英文翻譯
1.sphagna
成語(Idiom):水苔(shuǐ tāi)
發(fā)音(Pronunciation):shuǐ tā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附著在水面上的苔蘚,比喻人或事物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變得游移不定,缺乏堅定的立場或主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水苔是一種生長在水面上的苔蘚植物,容易被水流沖走,沒有固定的根基。用來形容人或事物沒有堅定的立場,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缺乏穩(wěn)定性和主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水苔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尤其是在面對困難時缺乏堅定的立場或主張。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受到外界因素影響而變得不穩(wěn)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水苔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晉書·賈充傳》中,賈充是晉朝時期的一位重要官員。故事中,賈充被稱為“水苔賈充”,意思是他沒有堅定的立場,總是隨波逐流,沒有自己的主張。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水苔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水”和“苔”。水表示流動、變化,苔表示附著在水面上的苔蘚植物。結(jié)合起來,形成了比喻人或事物缺乏堅定立場的意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水苔,從來沒有自己的主張。
2. 這個政黨在立場上水苔不定,缺乏穩(wěn)定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水苔”這個成語與水面上的苔蘚植物形象進行聯(lián)想,想象一個沒有根基的苔蘚隨波逐流,沒有堅定立場的形象。可以通過多次閱讀和使用這個成語來鞏固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堅定立場相關(guān)的成語,如“堅定不移”、“態(tài)度堅決”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是個水苔,經(jīng)常改變自己的想法。
2. 初中生:這個政黨在面對困難時表現(xiàn)得像水苔一樣,沒有堅定的立場。
3. 高中生:他的人生觀一直很水苔,缺乏穩(wěn)定性和追求。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對你理解和記憶“水苔”這個成語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