斲敗
成語(Idiom):斲敗(zhuó bài)
發音(Pronunciation):[zhuó b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權謀私、不顧大局,自取敗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斲敗是一個由“斲”和“敗”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斲”是指用斧頭砍斷,比喻斷絕、中斷。“敗”是指失敗、毀滅。斲敗表示一個人以權謀私,不顧大局,最終自取敗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那些為了個人利益而不顧大局、不顧后果的人。可以用來批評那些為了一己私利而不顧團隊或社會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斲敗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在戰國時期,齊國有個官員叫斲舉,他為了謀取個人利益,不顧國家大局,私自與敵國勾結。最終,他的行為被發現,被國君處以死刑。因此,人們用“斲敗”來形容那些以權謀私、不顧大局,最終自取敗亡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斲敗”的結構為“斲”+“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個人利益,不顧團隊的合作,最終斲敗了整個項目。
2. 那個官員以權謀私,不顧大局,最終斲敗了自己的前途。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斲敗”拆分為“斲”和“敗”兩個字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用斧頭砍斷自己的前途,表示那些為了個人利益而不顧大局、自取敗亡的人的行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權謀私利、不顧大局相關的成語,如“魚肉人”、“利欲熏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顧大家的感受,獨自吃了所有的糖果,真是斲敗。
2. 初中生:為了個人利益,他背叛了朋友,最終斲敗了自己。
3. 高中生:政治家應該為國家利益著想,而不是為了個人權力而斲敗整個國家。
4. 大學生:他為了自己的前途,不惜斲敗他人的機會,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