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龜
基本解釋
道家仙藥名。 北周 庾信 《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周冠軍伯柴烈李夫人墓志銘》:“飛龜之散,遣疾無徵;畫龍之符,留年不驗。” 唐 溫庭筠 《老君廟》詩:“自憐金骨無人識,知有飛龜在石函。”
成語(Idiom):飛龜 (fēi guī)
發音(Pronunciation):fēi g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烏龜飛翔,形容事物不可能實現或不切實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飛龜這個成語源于中國古代的傳說,烏龜是無法飛翔的動物,因此飛龜形容的是一種不可能實現或不切實際的事情。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某些人的想法或計劃非常荒謬,毫無可能實現的希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飛龜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嘲笑或諷刺那些不切實際的人或事物。例如,當某人提出一個完全不切實際的計劃時,可以使用飛龜來形容他的想法。此外,飛龜也可以用來形容一些看似美好但實際上不可能實現的幻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飛龜的故事在中國古代流傳甚廣。傳說中,有一只烏龜聽說鶴可以飛翔,非常羨慕。于是它請求鶴教它飛翔,鶴告訴烏龜:“你的身體太重,沒有辦法飛翔。”烏龜不相信鶴的話,堅持要試一試。最終,烏龜跳起來,卻只是跳了一下,然后掉在地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烏龜是無法飛翔的,飛龜成了形容不可能實現的事情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飛龜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飛”表示飛翔,而“龜”則表示烏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計劃太飛龜了,根本無法實現。
2. 這個人總是做一些飛龜的事情,毫無意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烏龜飛翔這個不可能的場景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只烏龜努力揮動翅膀試圖飛翔,但最終還是掉在地上,這樣的場景很荒謬,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例如“海底撈月”、“甕中之鱉”等,這些成語都有類似的含義,用來形容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烏龜飛龜,真是搞笑!
2. 初中生:他的計劃太飛龜了,肯定不會成功。
3. 高中生:這個人總是想些飛龜的事情,根本不切實際。
4. 大學生:他的理論太飛龜了,根本不符合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