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枊
基本解釋
屋四隅外伸以承檐者。《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飛枊鳥踴,雙轅是荷,赴險凌虛,獵捷相加。” 李善 注:“飛枊之形,類鳥之飛,又有雙轅任承檐以荷眾材。今人名屋四阿拱曰櫼枊也。”
成語(Idiom):飛枊(fēi fēng)
發音(Pronunciation):fēi f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才思敏捷,言辭犀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飛枊原指古代戰爭中用來攻擊敵人的一種兵器,后來引申為形容才思敏捷,言辭犀利。使用這個成語時,常常表示某人的言辭或才智非常敏銳,出口成章,能夠迅速擊中要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飛枊常用來形容辯論、演講或文筆等方面的出色表現。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辯論中能夠迅速找到對方的漏洞并加以駁斥,或者形容一個人的文筆犀利,能夠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深刻的意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有一則故事,說楚漢相爭時,劉邦派遣人去找項羽商量和解的事情。劉邦派去的使者是項羽的老朋友韓信。韓信見到項羽后,項羽問他:“你來做什么?”韓信答道:“劉將軍派我來,想和項將軍做個了斷。”項羽聽后,感到韓信的話非常犀利,立即下令給他加官晉爵。后來,人們就用“飛枊”來形容才思敏捷,言辭犀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飛枊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其他的衍生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辯論能力真是飛枊一般,幾句話就把對方擊倒了。
2. 她的演講風格犀利而生動,真是一副飛枊之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飛枊”想象成一把鋒利的兵器,代表才思敏捷,言辭犀利的意義。可以通過形象化的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才思敏捷、辯論和演講相關的成語,如“口若懸河”、“出口成章”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老師講課的時候,總是飛枊一般地回答我們的問題。
2. 初中生(14歲):他的辯論能力很強,每次辯論賽都能飛枊擊敗對手。
3. 高中生(17歲):老師的講座讓我們受益匪淺,她的言辭真是飛枊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