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羅
基本解釋
(1).四處廣布。 晉 夏侯湛 《禊賦》:“云幕高接,丹組四羅。” 唐 韓愈 《元和圣德詩》:“天兵四羅,旂常妸娜。”
(2).道教語。指塵世。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誥·運象篇四》:“悼此四羅內,百憂常在心。”
成語(Idiom):四羅(sì luō)
發音(Pronunciation):sì l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四羅是一個古代中國成語,用來形容人們的言行舉止不端正,四處招搖撞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羅中的“四”指的是四個方向,羅指的是網羅。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人們的行為像網一樣把四面八方的人都給羅住了,形容人的行為不端正、欺騙和欺壓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四羅這個成語常用于貶義,用來批評那些行為不端正、欺騙他人的人。可以用在各種社交場合,如演講、辯論、文章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四羅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相傳,有一個叫羅織的人,他非常善于編織網羅,用來捕捉鳥獸。他的網羅遍布四面八方,無所不至。后來,羅織的技藝被人們用來形容那些不端正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羅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真是四羅之徒,無所不用其極。
2. 小明被別人騙了,真是被四羅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四羅”與“四面八方”的意思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張開大網,把四面八方的人都羅住了,形容這個人的行為不端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羅織”、“羅網”等,了解更多與四羅相關的故事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經常說謊,真是個四羅之徒。
2. 初中生:那個人的行為很不正派,可以說是個四羅。
3. 高中生:這個政治家的言行舉止讓人無法信任,簡直就是個四羅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