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役
成語(Idiom):蠹役(dù yì)
發音(Pronunciation):dù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蛀蟲侵害,比喻受到摧殘和掠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蠹役是由“蠹”和“役”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蠹指蛀蟲,役指奴役。成語蠹役的意思是指被蛀蟲侵害,比喻受到摧殘和掠奪。形容人民生活陷入困苦、被剝削和壓迫的境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蠹役一詞常常用來形容人民被剝削、被壓迫的狀況。可以用來描繪社會不公、困苦的生活環境,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對他人進行剝削和壓迫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蠹役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相傳,古代有一位貪官污吏,他橫征暴斂,壓迫百姓,使人民生活陷入困苦。有一天,他突然得了一種奇怪的病,全身發癢無比,痛苦不堪。他請來各種醫生,卻無人能夠治愈他的病痛。后來,有一位老者告訴他,他的病是因為他的貪婪和壓迫百姓而引來的報應,就像蛀蟲蛀食木材一樣,他也被蠹蟲蛀食了。從此以后,這個成語就用來比喻那些剝削和壓迫他人的人得到應有的懲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蠹役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的人民長期以來一直受到蠹役,生活十分艱苦。
2. 她的努力被他人的蠹役所摧殘,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蠹蟲在木頭上蛀食的畫面,來表示被摧殘和掠奪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有關社會不公和壓迫的知識,了解人民權益保護和社會公平的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玩具被弟弟蠹役了,他把它們都弄壞了。
2. 初中生:歷史課上老師講到古代農民遭受蠹役的情況,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他們的苦難。
3. 高中生:這個小說通過描寫主人公的蠹役經歷,反映了社會不公和壓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