醯雞甕
成語(Idiom):醯雞甕 (xī jī wèng)
發音(Pronunciation):xī jī w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才被浪費或被埋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醯是一種用于制作醬料的原料,雞甕是用來盛放醬料的容器。這個成語比喻有才能的人被埋沒或浪費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有才華的人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或機會,被埋沒在平凡的生活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淮南子·修務訓》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有兩個人在一個雞甕里裝醯,一個人醯多,一個人醯少。后來,雞甕被倒扣在地上,少醯的人的醯流了出來,多醯的人的醯卻被封住了。由此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醯雞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畫家,可惜卻被埋沒在平凡的生活中,真是個醯雞甕。
2. 那位年輕的音樂家因為家庭的原因,沒有機會發展自己的才華,成了一個醯雞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醯雞甕”與“有才華的人被埋沒”聯系起來,形象化地想象一個有才華的人被埋在一個雞甕里,無法施展才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人才被埋沒相關的成語,如“錦繡前程”、“花落花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可是在班上總是被忽視,真是個醯雞甕。
2. 初中生:她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舞蹈演員,可是卻沒有得到機會展示自己,成了一個醯雞甕。
3. 高中生: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作家,可惜卻沒有出版自己的作品,被埋沒在普通的工作中,真是個醯雞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