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糜
成語(Idiom):施糜(shī mí)
發音(Pronunciation):shī m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揮浪費財物,揮霍無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施糜是由“施”和“糜”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施,指揮使;糜,指揮浪費。施糜的基本含義是指揮使別人浪費財物,揮霍無度。形容人對財物不加節制,過度奢侈,不知節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施糜一詞多用于批評那些揮霍無度、浪費財物的人。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于文學作品或社會評論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施糜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魏策四》中。當時,魏國的國君要征召人才,魏國的大臣們都推薦了一位名叫糜芳的人。糜芳的才華確實非凡,但他卻過于揮霍無度,浪費財物。最終,國君沒有采納大臣們的意見,也沒有任命糜芳為官,而是選擇了一個節儉樸素的人。從此,施糜一詞就用來形容揮霍無度、浪費財物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生活習慣施糜,每天都過著奢華的生活。
2. 這個公司的經營方式施糜,導致了財務危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施糜”拆分為“施”和“糜”來記憶。施可以理解為指揮使,糜可以理解為浪費。將指揮使和浪費聯系在一起,就可以記住施糜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相關的成語,如“揮金如土”、“金玉滿堂”等,來擴大對財物和節儉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零花錢施糜,買了很多不必要的東西。
2. 初中生:這個電視劇中的富二代施糜,買了一輛豪車只為了炫耀。
3. 高中生:政府應該加強財政管理,避免施糜公款。
4. 大學生: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錢,不要施糜父母的辛苦血汗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