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絀
成語(Idiom):放絀
發音(Pronunciation):fàng z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放縱、放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人放開自己的本性,任意妄為,不受拘束,不加約束地行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指責或批評某人行為放縱、不受約束,不顧后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鳥獸大會的情景。大會上,各種鳥獸都放縱自己,無拘無束地行動,而人類卻因為思慮太多而束手束腳,不能自由自在。這個成語就是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動詞“放”表示放開、釋放,賓語“絀”表示放縱、放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聚會上放絀,喝得酩酊大醉。
2. 這個學生經常放絀,不聽老師的話,成績也一直不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放絀”拆分為“放”和“絀”兩個字來記憶。想象一個人被放開了,任意妄為,沒有約束地行動,就是放絀的表現。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放絀相關的成語,如“放浪形骸”、“放言高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一放絀,就開始亂跑,把教室弄得亂七八糟。
2. 初中生:他在課堂上放絀,總是不停地說笑,影響了其他同學聽課。
3. 高中生:他放絀地玩游戲,結果考試成績一落千丈。
4. 大學生:他放絀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放棄了一切束縛,去追尋自己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