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會
基本解釋
(1).四方樂聲相會合。《文選·宋玉<高唐賦>》:“纖條悲鳴,聲似竽籟,清濁相和,五變四會。” 李善 注:“四會,四懸俱會也。又云:與四夷之樂聲相會也。”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虛詞》:“逍遙聞四會,倏忽度三災。”
(2).四方會集。 南朝 宋 鮑照 《蕪城賦》:“重江復關(guān)之隩,四會五達之莊。” 唐 張九齡 《荔枝賦》:“卑軒洞開,嘉賓四會。”《老殘游記續(xù)集遺稿》第六回:“六祖隱於四會獵人中,常吃肉邊菜,請問肉鍋里煮的菜算葷算素?”
(3).古代僅用樂器演奏而無歌詞的上壽曲。《梁書·禮樂志》:“ 楚 四會員十七人, 巴 四會員十二人, 銚 四會員十二人, 齊 四會員十九人, 蔡 謳員三人, 齊 謳員六人,竽瑟鐘磬員五人,皆 鄭 聲,可罷。”《通典·樂七》:“ 漢 故事,上壽四會。”原注:“但有鐘鼓而無歌詩。 魏 初作四會,有琴筑,但無詩、雅樂郎。”
成語(Idiom):四會(sì huì)
發(fā)音(Pronunciation):sì h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能夠熟練掌握四種技能或具備四種能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會成語源自《左傳·僖公四年》:“四會者,謂四方之會也。”意思是指一個人能夠在四個方面有所成就或能力。四會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全面發(fā)展,能夠在多個領(lǐng)域有所突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四會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具備多種技能或能力的情況。可以用來夸獎一個人在多個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現(xiàn),也可以用來指責一個人只注重某一方面的發(fā)展而忽視其他方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四會成語的起源并沒有具體的故事,它是根據(jù)“四方之會”這個詞匯演變而來的。四方之會指的是四個方向的交匯處,引申為指一個人能夠在多個方面有所成就。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會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四會的人,擅長音樂、繪畫、運動和寫作。
2. 這個公司需要招聘一些四會的人才,能夠全面發(fā)展各個方面的工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四會”這個詞語的發(fā)音“sì huì”與“四會”成語的含義相聯(lián)系。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四個方向的交匯處,表示他具備全面的能力和技能。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與四會相關(guān)的成語和詞語來進一步擴展知識。如“四通八達”、“四面楚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將來能夠成為一個四會的人,擅長學習、運動、音樂和美術(shù)。
2. 初中生:他是一個四會的學生,不僅成績優(yōu)秀,還擅長各種運動和樂器演奏。
3. 高中生:大學錄取通知書到手,我終于實現(xiàn)了成為一個四會的人的夢想。
4.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我努力學習各種知識,希望成為一個四會的專業(y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