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寳放龜
基本解釋
《晉書·毛寶傳》:“初, 寳 在 武昌 ,軍人有於市買得一白龜,長四五寸,養之漸大,放諸 江 中。 邾城 之敗,養龜人被鎧持刀,自投於水中,如覺墮一石上,視之,乃先所養白龜,長五六尺,送至東岸,遂得免焉?!焙笠蛞浴懊珜椃琵敗睘槭┒鳙@報之典實。 明 馬中錫 《中山狼傳》:“昔 毛寳 放龜而得渡, 隋侯 救蛇而獲珠。”
成語(Idiom):毛寳放龜
發音(Pronunciation):máo bǎo fàng g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言語繁瑣,啰嗦不清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毛寳放龜源于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其中的一個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因為夜晚熱得難以入睡,于是在床上找尋涼爽的地方。他發現自己的床下有一只烏龜,于是將烏龜放出來,希望烏龜可以給他帶來涼爽。然而,烏龜在外面爬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床下,讓人感到非常困惑和苦惱。這個故事的寓意是形容人言語繁瑣,啰嗦不清楚,就像烏龜一樣,繞了一大圈最終還是回到了原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說話啰嗦、重復或不清楚表達的情況??梢杂脕砼u那些說話繞圈子、不直截了當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源于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別是“毛”、“寳”、“放”、“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說話就像毛寳放龜,繞來繞去,讓人聽得云里霧里。
2. 別再毛寳放龜了,直接告訴我你的想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毛寳放龜”這個成語與烏龜回到原地的故事聯系起來,形象地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羅唆”、“繞圈子”等,來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講課的時候,有些同學老是毛寳放龜,讓我聽不懂。
2. 初中生:我媽媽總是毛寳放龜地給我講很多道理,我覺得有些煩。
3. 高中生:有些政治家在演講時喜歡毛寳放龜,讓人很難聽得明白他們的立場。
4. 大學生:有些教授講課的時候毛寳放龜,讓我們感到十分無聊。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到您對于成語“毛寳放龜”的理解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