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簞瓢屢罄(dān piáo lǚ qìng)
發音(Pronunciation):dān piáo lǚ q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生活貧困,日常用具不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簞和瓢分別是古代貧窮人家用來盛放食物和飲水的容器,屢罄表示屢次空虛。整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生活貧困,連最基本的生活用具都不夠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生活貧困、物資匱乏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方或組織的資源極度匱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中記載了一個叫做簞瓢的人,他貧窮到連食物都沒有,只能用簞瓢盛放食物。這個故事使得“簞瓢”成為了代表貧困的象征,后來與“屢罄”合并成為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副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家境貧寒,簞瓢屢罄,過著非常艱苦的生活。
2. 這個地方資源匱乏,簞瓢屢罄,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簞瓢想象成兩個空空的容器,屢罄則表示屢次為空,形象地表達了生活貧困的意思。可以通過與貧困相關的形象進行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中國古代生活的貧困狀況,以及貧困與富裕的社會對比,深入理解簞瓢屢罄的文化內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的冰箱里經常簞瓢屢罄,我想要吃好吃的零食。
2. 初中生:那個貧困山區的孩子們生活條件很差,簞瓢屢罄,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
3. 高中生:這個國家的資源分配不均,一些地區簞瓢屢罄,人們生活在貧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