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括子
成語(Idiom):耳括子
發音(Pronunciation):ěr kuài z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耳朵旁邊的軟骨,比喻對別人的忠告或指責聽不進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耳括子是人耳朵旁邊的軟骨,用來保護耳朵。在成語中,耳括子比喻為人的心靈,指責或忠告如同耳朵旁邊的軟骨,應該被認真聽取和接受。然而,當一個人對別人的忠告或指責聽而不聞,就好像他的耳括子變硬了一樣,無法接受他人的意見或建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固執己見,不愿意聽取別人的忠告或指責,反而堅持自己的錯誤觀點。在工作、學習或人際關系中,當有人對我們提出建議或批評時,我們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聽不進去別人意見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耳括子”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講述了有一只鹿在吃草時,被一只兔子勸告不要吃某種草,因為這種草有毒。然而,鹿不聽兔子的話,繼續吃草。結果,鹿中毒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聽勸告會帶來不好的后果,就像鹿不聽兔子的忠告一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耳括子”的結構是“耳括子”,沒有其他修飾成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就是那種耳括子硬得不能聽進別人的意見。
2. 我勸他不要做這件事,但他的耳括子硬得像石頭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下耳朵旁邊的軟骨,它是柔軟的,可以保護耳朵。但當我們不聽別人的忠告或指責時,我們的心靈就像耳括子一樣變得硬邦邦的,無法接受他人的意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了解其他的成語,例如“一言九鼎”、“井底之蛙”等。通過學習成語,不僅可以豐富你的詞匯量,還可以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耳括子太硬了,不聽老師的話。
2. 初中生:我勸他不要玩手機,但他的耳括子像石頭一樣,完全不聽。
3. 高中生:我媽媽的耳括子很軟,她總是愿意聽取我的建議。
4. 大學生:有些人的耳括子太硬了,無法接受別人的批評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