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兵不由將
發音(Pronunciation):bīng bù yóu j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軍隊無法脫離將領的指揮而獨立作戰,也用來形容下屬完全聽從上級的指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兵指士兵,將指將領,不由指不由自主。意思是士兵不能自主行動,必須聽從將領的指揮和調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下屬或部下完全服從上級的指揮,不敢有絲毫違抗或自行其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兵不由將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五年》。在這個故事中,魯國的公子光率軍攻打齊國,但因為他年輕輕狂,不聽從將領的指揮,最終導致了慘敗。這個故事告訴人們,軍隊中的士兵必須服從將領的指揮,否則會帶來嚴重的后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兵不由將的結構是“兵不由+將”,其中“兵”是主語,“不由”是謂語,表示“不受自己的意愿支配”,“將”是賓語,表示“將領”。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支隊伍中,士兵們都非常聽從指揮,可見兵不由將的重要性。
2. 只有兵不由將,才能確保戰斗的勝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兵不由將”拆分成“兵”、“不由”和“將”三個部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士兵們被將領牢牢控制,無法自由行動,從而形成對這個成語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軍事或指揮有關的成語,如“將功補過”、“將計就計”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在游戲中要互相配合,兵不由將才能贏得比賽。
2. 初中生:作為班級的學生,我們應該兵不由將地聽從老師的安排和指導。
3. 高中生:在團隊合作中,每個人都應該兵不由將地服從領導的指揮,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