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鞬子
成語(Idiom):踢鞬子 (tī jìn zi)
發音(Pronunciation):tī jìn z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做事情不踏實,不認真,只顧玩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踢鞬子是指在踢毽子時,踢不到鞬子(鞬子是毽子上的一小塊布,用來控制毽子的重心),導致毽子無法穩定停在腳上。這個成語比喻做事情不專心,不認真,只顧玩樂,缺乏責任感和穩定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對待工作或學習不夠認真,只顧玩樂,不負責任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踢鞬子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民間游戲。古代的毽子是由鳥羽毛制成,用來踢跳玩耍。而當時的人們在踢毽子時,會在毽子上綁上一個小塊布,即鞬子,用來控制毽子的重心,讓毽子更容易穩定停在腳上。如果一個人踢毽子時,無法踢到鞬子,就會導致毽子無法穩定停在腳上,從而無法持續進行游戲。因此,踢鞬子這個成語就形象地比喻了做事不踏實、不認真,只顧玩樂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只知道踢鞬子,根本就不認真學習。
2. 這個項目需要我們全力以赴,不能再踢鞬子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踢鞬子的動作形象地聯想到某人做事不踏實、不認真,只顧玩樂的行為。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踢毽子時,無法踢到鞬子,毽子不停地搖晃、失去平衡,無法穩定停在腳上,從而形成了對踢鞬子這個成語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玩世不恭”、“輕浮無忌”等,它們都形容了人們不認真對待事情,只顧玩樂的態度。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上課總是踢鞬子,不認真聽講。
2. 初中生:他考試前不好好復習,整天只知道踢鞬子。
3. 高中生:他對待學校活動很不認真,總是踢鞬子,影響了整個團隊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