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根
成語(Idiom):腳根
發音(Pronunciation):jiǎo g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腳底下的根部,比喻根基或基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腳根”源自漢代楊修的《論衡·文議》:“故天地之道,背正而行者,腳根之所起也。”意為背離正道而行的人,就是從腳根子上出現問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一個人的根基不穩固,或者背離正道而行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腳根”出自漢代楊修的《論衡·文議》。楊修是漢代的一位文學家和政治家,他在《論衡》一書中提到了這個成語,用來形容背離正道而行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詞語為“腳根”,沒有其他修飾詞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成功建立在堅實的腳根之上。
2. 這個企業的發展是以誠信為腳根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將“腳根”與一個人的根基聯系起來,形象地表示一個人的根基是否堅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比如“根深蒂固”、“根本”等,來豐富對于“腳根”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爺爺說,一個人要有堅實的腳根才能成功。
2. 初中生:良好的教育是孩子的腳根,決定了他們的未來。
3. 高中生:這個國家的繁榮是建立在人民的腳根之上的。
4. 大學生: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我們要保持堅定的腳根,不被外界誘惑所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