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舉目張(gāng jǔ mù zhāng)
發音:gāng jǔ mù zhāng
基本含義:指對整體進行全面的概括和把握。
詳細解釋:綱,指總綱、大綱;舉,指舉要、概括;目,指目錄、目標;張,指展開、開展。綱舉目張形容對整體進行全面的概括和把握,不遺漏任何細節。
使用場景:通常用于形容對事物全面了解、全面掌握,或者對問題全面分析、全面解決。
故事起源:《漢書·藝文志》中有一篇《司馬相如傳》。相如是漢朝初期的著名文學家,他的文章寫得非常好,被當時的人稱為“綱舉目張”。后來,這個成語就流傳下來,成為了一個形容文筆優美、內容全面的成語。
成語結構:主要由“綱”、“舉”、“目”和“張”四個字組成。
例句:
1. 他對這個問題綱舉目張,從各個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分析。
2. 這份報告綱舉目張,詳細介紹了公司的發展情況。
記憶技巧:可以將成語的意思拆分開來記憶,綱舉目張,綱表示總綱、大綱,舉表示舉要、概括,目表示目錄、目標,張表示展開、開展。通過拆分記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比如“博大精深”、“一目了然”等,來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講課的時候,總是綱舉目張地給我們講解知識點。
2. 初中生:我喜歡看歷史書,可以綱舉目張地了解歷史事件。
3. 高中生:寫作文的時候,要綱舉目張地展開論述,不能遺漏重要的觀點。
4. 大學生:在做研究項目的時候,要綱舉目張地進行全面的調研和分析。
5. 成年人:在工作中,需要綱舉目張地把握全局,做出正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