鞶章
成語(Idiom):鞶章
發音(Pronunciation):pán zh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的言行舉止整齊劃一,統一一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鞶章”由兩個字組成,鞶(pán)是古代士兵穿的一種護腿,章(zhāng)指的是衣襟上的裝飾。鞶章原指士兵穿戴整齊,衣著莊重,后來引申為人們的言行舉止整齊劃一,統一一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集體行動或團隊合作時,大家團結一致,協調一致,共同向目標努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鞶章”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十六年》中。當時,齊國的公子重耳被困在晉國,他身上的衣服已經破爛不堪。為了給自己增加威嚴,他讓士兵將自己的護腿鞶系在身上,并將衣襟上的裝飾章也系好。這樣,重耳的形象一下子煥然一新,整齊劃一,給人一種統一,整齊的感覺。后來,人們用“鞶章”來形容人們的言行舉止整齊劃一,統一一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鞶章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團隊的鞶章作風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 這個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鞶章意識,要求學生統一著裝,統一行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護腿鞶和衣襟上的裝飾章,形象地想象士兵穿戴整齊的樣子,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一致協力”、“齊心協力”等,進一步擴展對團隊合作和整齊劃一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同學在操場上排隊時,都表現出了鞶章的風格。
2. 初中生:學校組織的志愿者活動中,大家都積極參與,展現出了鞶章的團隊精神。
3. 高中生:學校的籃球隊在比賽中,大家互相配合,鞶章一致,最終獲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