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履
基本解釋
形似鞋子的石頭。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下:“ 興安縣 水邊有平石,其上有石櫛、石履各一具。俗云: 越王 渡溪,脫履墮櫛於此。”
成語(Idiom):石履(shí lǚ)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lǚ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鐵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履是指用石頭做成的靴子,也可以指鐵靴。此成語形容人的行走聲音沉重,步履沉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步履聲音沉重、行走穩健的情境,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人的行為態度堅定、毫不動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石履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傳說。相傳,古代有位名叫韓舉人的人,他非常聰明,但性格剛硬,做事十分堅決。有一次,他去參加科舉考試,穿著一雙用石頭做成的靴子。當時,考場里的人都能聽到他沉重的步伐聲,這種聲音讓人感到震撼。最終,韓舉人憑借其扎實的知識和堅定的態度,成功通過了考試。從此以后,人們用“石履”來形容行走聲音沉重、步履堅定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石履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走路的時候,腳步聲像是石履一樣沉穩。
2. 他的決心堅定得像是穿上了石履一樣,不會動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鐵靴或者用石頭做成的靴子,走路的聲音非常沉重,步履穩健。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了解韓舉人的故事以及其他相關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穿著石履走路,腳步聲特別響亮。
2. 初中生:他的決心就像穿上了石履一樣,一直堅持不懈。
3. 高中生:他的步伐沉穩有力,就像是穿上了石履一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 大學生:在困難面前,我們要像穿上了石履一樣,堅定地前行,永不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