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檢
基本解釋
檢舉。《資治通鑒·梁武帝太清二年》:“夏,四月,甲子, 東魏 吏部令史 張永和 等偽假人官,事覺,糾檢、首者六萬餘人。” 胡三省 注:“糾檢,官所糾檢而發之者也;首,自首者也。”
成語(Idiom):糾檢(jiū jiǎn)
發音(Pronunciation):jiū j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糾正錯誤,核查檢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糾檢是由“糾”和“檢”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糾”意為糾正、糾纏,表示糾正錯誤的行為。“檢”意為核查、檢驗,表示進行核查檢驗的行為。糾檢指糾正錯誤,核查檢驗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糾檢常用于形容糾正錯誤、核查檢驗的工作和行為。可以用于描述教育、管理、審查等領域的工作。例如,糾檢學生的作業、糾檢工作中的錯誤、糾檢產品的質量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糾檢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起源,它是根據漢字的詞義演變而來的。漢字“糾”最初是指糾正、糾纏的意思,而“檢”則是指核查、檢驗。由于糾正錯誤和核查檢驗的行為在生活中經常出現,所以逐漸形成了成語糾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糾檢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糾”和動詞“檢”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老師糾檢了學生的作業,指出了他們的錯誤。
2. 檢察官正在糾檢犯罪嫌疑人的證據。
3. 公司對產品進行了糾檢,確保質量合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糾檢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糾正錯誤的人在檢查、核查的過程中,不斷糾正錯誤,以確保正確無誤。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可以學習其他與糾檢相關的成語,如糾纏不清、糾正錯誤等。
2. 可以了解糾正錯誤、核查檢驗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如教育、管理、審查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糾檢了我的作業,幫我改正了很多錯誤。
2. 初中生:我們班主任經常糾檢我們的學習態度和作業完成情況。
3. 高中生:老師糾檢了我們的論文,指出了我們的不足之處。
4. 大學生:在實驗室中,我們需要嚴格糾檢實驗結果,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