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并
成語(Idiom):吞并(tūn bìng)
發音(Pronunciation):tūn b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吞并指將一個事物或者國家完全吞噬、吞沒或者并入自己的范圍之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吞并是指一個事物或者國家將另一個事物或者國家完全占有、控制或者并入自己的領域之中的行為。吞并常常帶有侵略、強占、剝奪的意味,是一種不正當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吞并常常用于描述一個國家或者組織侵略、占領另一個國家或者組織的行為。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企業或者個人通過不正當手段將其他企業或者個人的資源或者權益納入自己的控制之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吞并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十九年》中,原文為:“吞并諸侯,侵蝕百姓。”這個故事講述了吳國君主勾踐吞并其他諸侯國,侵蝕百姓的行為,形容了吞并的負面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吞并是一個動賓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企圖吞并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
2. 這家公司通過收購其他公司來吞并整個行業。
3. 歷史上有許多國家試圖吞并鄰國的領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吞并”與“吃掉”聯系起來記憶。吃掉是將食物完全吞噬的行為,而吞并則是將事物或者國家完全占有的行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吞并相關的歷史事件,了解各國之間的領土爭端和戰爭。也可以學習國際關系和商業競爭中的吞并現象。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把小紅的玩具吞并了,讓小紅很生氣。
2. 初中生:這家公司通過吞并其他公司擴大了市場份額。
3. 高中生:歷史上有很多國家通過吞并擴張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