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邪
基本解釋
語氣助詞。表疑問。《莊子·齊物論》:“我勝若,若不吾勝,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 唐 韓愈 《祭十二郎文》:“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成語(Idiom):也邪
發音(Pronunciation):yě x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也是邪惡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也邪是中國漢語中的一個成語,由“也”和“邪”兩個字組成。其中,“也”表示“也是”,“邪”表示邪惡、不正之意。整個成語表示某人或某事物也是邪惡的,具有貶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某人或某事物具有邪惡、不正之心,或者表達對某人或某事物的不贊同、不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三年》中記載了一個與也邪相關的故事。故事中,晉國的公子重耳因為受到了兄弟的排斥,于是離開了晉國,到了楚國投奔了楚莊王。楚莊王對重耳非常器重,于是打算讓他繼位楚國的國君。可是,公子重耳為了報答楚莊王的恩情,卻偷偷地將楚莊王的寶劍藏在了床下,引來了楚莊王的懷疑和不滿。后來,楚莊王知道了真相,感到非常憤怒和失望,便說了一句“重耳也邪”,意思是重耳也有邪惡之心。這句話后來成為了成語“也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表面上看起來很友善,實際上也邪。
2. 這個人口口聲聲說自己是好人,其實也邪得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法記憶成語“也邪”。可以想象一個人表面上看起來很友善,但其實內心邪惡,具有不正之心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也邪”相關的成語,如“邪門歪道”、“邪門邪道”等,來擴展對該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雖然成績很好,但他偷偷地搶了同學的零食,也邪。
2. 初中生:這個人看起來很和善,但他卻經常欺負弱小的同學,也邪。
3. 高中生:這個政府官員表面上看起來很正直,但他卻貪污受賄,也邪。
4. 大學生:這個公司老板表面上看起來很和藹可親,但他卻經常壓榨員工,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