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鼓
成語(Idiom):通鼓(tōng gǔ)
發音(Pronunciation):tōng g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消息傳達得非常迅速,沒有滯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通鼓是由“通”和“鼓”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通,表示順暢、暢通無阻;鼓,表示傳達消息的工具。通鼓形象地比喻消息傳達得非常迅速,沒有滯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鼓常用于形容消息傳達迅速的情況,特別適用于描述通信工具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通鼓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相傳,戰國時期,楚國與齊國交戰,楚國的將軍鄒忌需要向國王匯報戰況。由于距離較遠,傳遞消息需要耗費很長時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鄒忌提出了用鼓傳遞消息的方法。他命令士兵在每個傳遞站點都設置鼓,以便將消息迅速傳達到目的地。這樣一來,消息傳達得非常迅速,沒有滯后,楚國國王也能及時了解到戰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通鼓是由兩個單字組成的四字成語,結構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現在生活的社會,信息傳遞之快,簡直就像通鼓一樣。
2. 他用手機給我發了一條信息,真是通鼓般的速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通鼓的含義與“信息傳達迅速”進行聯想,想象兩個鼓互相敲擊傳遞消息的場景,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類似的成語,如“瞬息萬變”、“迅雷不及掩耳”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講解得很好,我們都明白了,就像通鼓一樣。
2. 初中生:這個新聞報道真快,簡直像通鼓一樣,我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傳遍了整個城市。
3. 高中生: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消息傳遞的速度就像通鼓一樣,迅速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