踦校
成語(Idiom):踦校
發音(Pronunciation):qī xi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舉止、態度不謙虛,傲慢自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踦校是由“踦”和“校”兩個字組成的,其中,“踦”是指人行走時抬起腳尖,顯得高傲;“?!笔侵感U?、糾正。踦校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的舉止態度不謙虛,傲慢自大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踦校通常用來形容某人在言談或行動中表現出的傲慢態度,以及對他人不尊重的行為??梢杂糜谂u某人的傲慢自大,或者警示他人要謙虛待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踦校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中,原文是“踦校諸侯”。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當時晉國的公子重耳因受到晉國貴族的排擠,被迫離開晉國。后來,他在魯國得到了魯國公子季友的幫助,重耳感激之余,卻不以身份高人自居,反而虛心向季友請教。季友對他的態度非常贊賞,稱贊他不踦校。由此,踦校成為了形容人謙虛態度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成功后變得越來越踦校,不再和我們平等交流了。
2. 這位領導一直保持謙虛的態度,從不踦校。
3. 不要因為成功而踦校,要時刻保持謙虛的心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梢韵胂笠粋€人在行走時,抬起腳尖昂首闊步,顯得高傲自大的形象,從而記住“踦?!钡暮x。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成語的用法和故事,可以進一步擴大詞匯量和了解中國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考試中得了滿分,但是他并沒有因此而踦校。
2. 初中生:他在比賽中取得了勝利,但是他并沒有因此而踦校,而是繼續努力學習。
3. 高中生:他在大學入學考試中考了第一名,但是他并沒有因此而踦校,而是更加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