頹址
成語(Idiom):頹址(tuí zhǐ)
發音(Pronunciation):tuí z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殘破不堪、荒廢不修的房屋或建筑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頹址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頹”意為倒塌、垮臺,第二個字“址”意為房屋或建筑物的地基。頹址形容房屋或建筑物因年久失修、荒廢而變得殘破不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某個地方或建筑物的破敗不堪的狀態。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區經濟蕭條,建筑物荒廢,或者形容某個人的生活狀態極度困頓、一蹶不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酈山傳》中有一句描述:“物至頹址,人至無恃。”這句話意味著當物質貧乏,建筑物殘破不堪時,人們將無法依靠它們。由此,形成了成語“頹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廢棄的工廠已經成為頹址,一片破敗不堪的景象。
2. 這個城市的老城區已經變成了頹址,幾乎沒有人居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頹址”與“頹廢”聯系起來記憶,因為頹廢的狀態常常會導致房屋或建筑物的頹址。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頹址相關的成語,如“廢墟”、“殘垣斷壁”等,以加深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座廢棄的房子已經變成了頹址,里面長滿了雜草。
2. 初中生:經過多年的戰爭,這個城市的許多建筑物都變成了頹址。
3. 高中生:他的事業一落千丈,如今已經淪為社會的頹址。
4. 大學生:那座曾經繁華的商業中心如今成了一片頹址,商鋪都已經關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