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曠
基本解釋
◎ 開曠 kāikuàng
[open and vast] 指天地、場地等開闊曠大
詳細解釋
(1).開闊空曠。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往新安桐廬口》詩:“江山共開曠,云日相照媚。” 魯迅 《書信集·致沉雁冰》:“ 莫干山 近便,但我以為逼促一點,不如海岸之開曠。”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親!》:“從今后我不愿常在家中居住,我要常在這開曠的空氣里面,對于你,表示我的孝心。”
(2).形容思想、胸懷的開朗闊大。《世說新語·簡傲》“ 嵇康 與 呂安 善” 劉孝標 注引 晉 孫盛 《晉陽秋》:“﹝ 呂安 ﹞志量開曠,有拔俗風氣。” 葉圣陶 《醉后》:“胸次異常開曠,又似乎充實著什么新鮮的希望。”
成語(Idiom):開曠
發(fā)音(Pronunciation):kāi ku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地方寬闊開闊,沒有遮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開曠是指地方寬闊開闊,沒有遮擋物,視野開闊,空間廣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環(huán)境寬敞、視野開闊的地方,也可以用來比喻心胸寬廣、胸懷開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暫無相關故事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片開曠的草原上,牛羊自由地奔跑著。
2. 他的心胸開曠,能夠容納各種不同的觀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將“開曠”聯(lián)想成一個寬闊開闊的場景,例如大草原、無垠藍天等。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開曠相關的成語,例如“開闊眼界”、“開懷大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喜歡在開曠的操場上玩耍。
2. 小學生:我希望能去開曠的山區(qū)看看美麗的風景。
3. 初中生:只有心胸開曠,才能接納不同的意見。
4. 高中生:大學生活給了我一個開曠的舞臺,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