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稅
成語(Idiom):起稅(qǐ shuì)
發音(Pronunciation):qǐ sh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稅收方面施加壓力或征收稅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起稅是由動詞“起”和名詞“稅”組成的成語。起指開始、引起,稅指國家對個人或企業征收的財政收入。起稅意味著對納稅人施加壓力或征收稅款,以滿足國家的財政需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起稅常用于描述稅收政策的執行和納稅人的經濟負擔。可以用來討論政府對企業或個人的稅收要求,以及納稅人對稅收政策的反應和應對策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起稅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王莽傳》中,是指王莽在其政治改革中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征收了大量的稅款。后來,起稅逐漸成為描述稅收政策和征稅行為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為了滿足財政需求,不得不對企業進行起稅。
2. 這項新稅收政策將對中小企業產生巨大的起稅壓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起稅與“起始”或“開始”聯系起來,表示政府對納稅人開始征收稅款的行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稅收制度和稅收政策的知識,以及納稅人的權益和義務。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 歲):老師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才不會被“起稅”。
2. 初中生(13-15 歲):政府對企業“起稅”,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什么影響?
3. 高中生(16-18 歲):納稅人對政府的“起稅”政策表示不滿,要求減輕稅負。
4. 大學生(19-22 歲):研究生畢業后要開始納稅,我要了解更多關于“起稅”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