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釋義] (成)《元曲選·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我已曾著人拿住楊景、焦贊兩個;正是飛蛾投火;不怕他不死在手里。”比喻自取滅亡。也說飛蛾撲火。
- [構成] 主謂式:飛蛾|投火
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fēi é tóu huǒ ㄈㄟ ㄜˊ ㄊㄡˊ ㄏㄨㄛˇ飛蛾投火(飛蛾投火)
◎ 飛蛾投火 fēi’é-tóuhuǒ
[a moth darting into a flame; (fig) bringing destruction upon oneself] 飛蛾撲向燈火,比喻自取滅亡
我已曾著人拿住楊景、 焦贊兩個,正是飛蛾投火,不怕他不死在手里。——《元曲選·謝金吾》
詞語解釋
fēi é tóu huǒ ㄈㄟ ㄜˊ ㄊㄡˊ ㄏㄨㄛˇ飛蛾投火(飛蛾投火)
晉 支曇諦 《赴火蛾賦》:“ 悉達 有言曰:‘愚人貧身,如蛾投火。’誠哉斯言,信而有徵也……燭耀庭宇,燈朗幽房,紛紛羣飛,翩翩來翔,赴飛焰而體燋,投煎膏而身亡。”后多以“飛蛾投火”比喻自尋死路,自取滅亡。 元 無名氏 《謝金吾》第三折:“正是飛蛾投火,不怕他不死在手里。”《水滸傳》第五八回:“正是飛蛾投火身傾喪,怒鱉吞鉤命必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偏偏的又投了這兇僧的一座惡廟,正所謂‘飛蛾投火,自取焚身’。”亦作“ 飛蛾撲火 ”。 元 楊顯之 《瀟湘雨》第二折:“他走了,我一向尋他不著,他今日自來投到,豈不是飛蛾撲火,自討死吃的。”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飛蛾投火
成語(Idiom):飛蛾投火(fēi é tóu huǒ)
發音(Pronunciation):fēi é tóu h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自取滅亡,自取其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飛蛾投火這個成語來自于古代的一個傳說故事。據說,古時候有一種叫做飛蛾的昆蟲,它們對火充滿了極大的吸引力,一旦看到火光就會撲過去。這種行為就像是蛾子自己找死一樣。因此,人們用“飛蛾投火”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自取滅亡、自找麻煩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那些不顧后果、自找麻煩的人或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飛蛾投火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莊子》一書中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做莊周的人,他在夜晚看到了一只飛蛾,飛蛾對火充滿了極大的吸引力,結果它最終飛到了火中而喪命。莊周看到這個情景后,深感惋惜,認為飛蛾是愚蠢的,因為它不知道火的危險而自取滅亡。于是,莊周用這個故事來形容那些自取滅亡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飛蛾投火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由“飛蛾”和“投火”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個飛蛾投火的人,總是做出一些自取其辱的事情。
2. 這個公司的經營策略太冒險了,簡直是飛蛾投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飛蛾撲火的情景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只飛蛾看到火光就不顧一切地撲過去,最終被火燒死,這樣的場景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自取其辱”、“自毀前程”等,加深對自取滅亡行為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說不聽老師的話就是飛蛾投火。
2. 初中生:他們犯了錯誤卻不愿承認,真是飛蛾投火。
3. 高中生:有些人為了一時的快樂而放棄了未來的發展,真是飛蛾投火的行為。
4. 大學生:他們明知道這樣做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卻還是選擇了飛蛾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