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文
成語(Idiom):科文
發音(Pronunciation):kē w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學問淵博,文才出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科,指學問;文,指文章。科文形容一個人學問廣博,文才出眾,能夠寫出優秀的文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贊美學問淵博、文才出眾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篇文章寫得出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科文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子罕篇》中,原文為“子罕言利,與命與仁。”其中,“與命”是指與君主共同治理國家,“與仁”是指與仁德相處。后來人們將“與命與仁”解釋為“與君共治,以德施仁”,形容一個人有學問、有才能,能夠輔佐君主治理國家,以德行施行仁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科文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以科文著稱,是我們學校的驕傲。
2. 這篇文章真是科文之作,字字珠璣,引人深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科文”與“淵博文才”聯系起來,科代表學問,文代表文章,形象地表達了一個人學問淵博、文才出眾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科學、文學相關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學問和文才。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說我們要努力學習,成為科文之人。
2. 初中生(13-15歲):他在班級里是個科文的代表,學習成績優秀,寫作水平很高。
3. 高中生(16-18歲):她是我們學校的科文之星,不僅學習成績出色,還在文學社團有很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