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德
成語(Idiom):逸德
發音(Pronunciation):yì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行為端正,操守良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逸德是由“逸”和“德”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逸指逸樂、逸游,表示閑暇自在,不受拘束;德指道德、品德,表示行為端正、為人正直。逸德結合起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行為端正,操守良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逸德常用于贊美一個人的品德高尚,用來形容那些有修養、有道德的人。可以用于表揚別人的行為規范,也可以用于自我要求,提醒自己要保持高尚的品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逸德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史記·留侯世家》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劉邦(后來的漢高祖)因為在長安的宮廷生活過于奢侈,被質疑是否適合做皇帝。劉邦聽到后感到慚愧,決定離開長安,去陳留過一種簡樸的生活。他的朋友留侯勸他留在長安享受逸樂,但劉邦卻說:“逸樂者,不義之道也。我為天下之主,當以德義為本。”這段故事表達了劉邦棄逸樂而追求德義的決心,逸德也由此得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逸德是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語組成,形式上屬于形容詞性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秉持著逸德的行為準則,深受同事們的尊敬。
2. 這位老師不僅教學有方,而且為人正直,真是個逸德之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逸”字聯想為逍遙自在、閑暇自在的意象,將“德”字聯想為道德、品德高尚的意象。這樣,可以形象地理解逸德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想要深入了解逸德的意義,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道德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班上的班長是個逸德之人,總是幫助同學們解決問題。
2. 初中生(13-15歲):老師說我們要培養逸德,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3. 高中生(16-18歲):逸德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我們要時刻保持自己的品德高尚。
4. 大學生(19-22歲):在大學里,我們應該注重培養逸德,以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