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失
基本解釋
(1).沒有失誤。《老子》:“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立成數以為植而四重之,其可以無失矣。”
(2).不遺漏。《文獻通考·經籍十三》:“顧讀者不深考其間,雖或有得於此者,而又不能無失於彼。”
(3).沒有損失。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次夜,果有偷匿后園竹中,知有備,無失。”
(4).佛教指酒戒五神之一。《法苑珠林》卷一○五:“飲酒戒有五神:一名清素,二名不醉,三名不亂,四名無失,五名護戒。”
成語(Idiom):無失(wú shī)
發音(Pronunciation):wú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損失,沒有遺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沒有任何損失或遺失,表示完整無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某種狀態或情況沒有任何損失或遺失,也可以用來表示某種行為沒有任何損失或遺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失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禮記·中庸》一書中。成語來源于儒家經典《中庸》的一句話:“道之所存,希有無失也。”意思是道德之道能夠保持完整,很少有遺失的地方。后來,人們將這句話中的“無失”作為一個獨立的成語來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失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雙音節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計劃十分周密,幾乎無失。
2. 這次考試他沒有丟分,完全無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完整無缺”、“沒有損失”等詞語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無失”相關的成語,如“無憂無慮”、“無所畏懼”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小明的玩具都沒有丟,一點兒也無失。
2. 小學生:我考試的時候沒有一道題答錯,完全無失。
3. 初中生:我們班的籃球比賽沒有輸一場,全勝,沒有任何損失或遺失。
4. 高中生:我爸爸的生意非常成功,幾乎沒有遇到什么損失,完全無失。
5. 大學生:我們的團隊合作得非常好,沒有出現任何失誤,完全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