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籟
成語(Idiom):斷籟
發音(Pronunciation):duàn l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聲音突然中斷,一下子變得寂靜無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斷籟是由“斷”和“籟”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斷”指中斷、停止,“籟”指聲音、音樂。斷籟形容聲音突然中斷,一下子變得寂靜無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斷籟常用于形容原本喧鬧的場景突然變得安靜,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突然停止說話或唱歌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劉琨傳》中有這樣的記載:東晉時期,劉琨被任命為豫州刺史。有一天,劉琨的部下上表稱豫州盜賊猖獗,請求增兵。劉琨看了表后,突然長嘆一聲,整個議事廳頓時陷入了寂靜。這個場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就形成了成語“斷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演唱會上,歌手突然斷籟,整個場館陷入了一片寂靜。
2. 會議室里本來熱熱鬧鬧的,突然間斷籟,大家都停下了討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一個人在唱歌時突然斷掉了聲音,整個房間變得寂靜無聲。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聲音、中斷相關的成語,如“啞口無言”、“寂靜無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正在玩耍的時候,突然聽到一聲斷籟,原來是飛機經過。
2. 初中生:老師在講課時突然斷籟,大家都停下了說話,靜靜地聽她講解。
3. 高中生:在比賽關鍵時刻,球員突然斷籟,全場觀眾都屏住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