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驗
成語(Idiom):察驗(chá yàn)
發音(Pronunciation):chá y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仔細觀察、檢驗事物真實情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察驗意指仔細觀察、檢驗事物真實情況,不輕易相信表面現象,要通過細致觀察和深入調查來判斷事物的真實狀況。這個成語強調了審慎、謹慎的態度,不盲目相信或輕易下結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察驗一詞常用于描述對某個人、事物或情況進行仔細觀察、檢驗的情境。可以用于表達對某個觀點、論斷、消息的驗證,或者對某個人的真實意圖、動機的調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察驗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記·張丞相列傳》中的故事。故事中,張丞相派遣官員去考察黃河的水深,官員們返回后報告說:“黃河的水深可以用繩子察驗。”張丞相聽后大笑,稱贊他們用心細致,懂得如何察驗事物的真實情況。從此,察驗一詞逐漸成為了表示細致觀察、檢驗事物真實情況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察驗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察”和“驗”兩個字組成,其中“察”表示細致觀察,而“驗”表示檢驗事物的真實情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應該對這個消息進行察驗,不要輕易相信。
2. 在做決策之前,我們要對市場情況進行充分的察驗。
3. 這個新員工的真實動機需要通過察驗來了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察驗”這個成語:
1. 將“察”字理解為“細致觀察”,將“驗”字理解為“檢驗真實情況”。
2. 可以聯想到故事起源中的黃河察驗水深的情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擴展對“察驗”這個成語的學習:
1. 尋找更多與“察驗”相關的成語,如“察言觀色”、“察顏觀色”等,了解它們的含義和用法。
2. 閱讀相關的文章、故事,了解更多關于細致觀察、檢驗真實情況的重要性的內容。
3.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自己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學會察驗事物的真實情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10歲):我要察驗一下這個花朵的顏色,看看是不是真的很漂亮。
2. 初中生(12-14歲):老師告訴我們要察驗新聞的真實性,不能輕信謠言。
3. 高中生(16-18歲):在進行科學實驗時,我們要進行嚴格的察驗,確保結果的準確性。
4. 大學生(19-22歲):在做論文研究時,我們需要察驗大量的數據,以支持我們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