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齋
基本解釋
不吃葷食及鹽醬的持戒法。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 元竑 聞之,號泣奔北,無可奈何,遂復斷鹽豉,持白齋,刺血寫《金剛經》二函,叩佛祈祐。”
成語(Idiom):白齋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zhā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清晨空腹時吃的齋飯,也比喻克己奉公、清修自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齋是由“白”和“齋”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白”意為清晨,空腹時;“齋”指的是吃素、忌口。白齋這個成語原本指的是清晨空腹時吃的齋飯,也就是早晨不吃肉食的飯食。后來,這個成語引申為克己奉公、清修自持的意思,表示人們在修養品德和行為上要節制自己,追求純潔和高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白齋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克己奉公、清修自持,不為外界的誘惑所動。它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遵守自己的原則和信念,不輕易妥協或違背自己的價值觀。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褒義,贊美一個人的高尚品德和自律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齋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當時的意思是指清晨空腹時吃的齋飯。后來,這個成語引申為克己奉公、清修自持的意思,成為了一種褒義詞語。由于成語起源已久,具體的故事已經無從考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齋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白”作為形容詞修飾“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保持白齋的生活方式,從不沉迷于紛繁的世俗享受。
2. 這位小說家以白齋的作風和高尚的道德品質贏得了讀者的贊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白齋”這個成語與清晨的齋飯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清晨空腹時吃齋飯的情景。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齋飯習俗,以及克己奉公、清修自持的價值觀。此外,你還可以學習其他與修養品德相關的成語,如“自強不息”、“修身養性”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爸爸每天早上都會吃白齋,他告訴我這樣可以保持身體健康。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時刻保持白齋的精神,不被外界的誘惑所動。
3. 高中生:在面對考試的時候,我們要保持白齋的心態,不受其他事物的干擾,專心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