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
基本解釋
◎ 三秋 sānqiū
(1) [the three autumn jobs (harvesting, ploughing and sowing)]∶指秋收、秋耕、秋播
(2) [the three months of autumn]∶指秋季的三個月
(3) [the third month of autumn]∶秋季的第三個月,即農歷九月
(4) [three years]∶指三年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李白《江夏行》
英文翻譯
1.{農} the three autumn jobs; general term for autumn harvesting; sowing and ploughing
詳細解釋
(1).謂九個月。一秋三月,三秋為九月。《詩·王風·采葛》:“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孔穎達 疏:“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一說指三年。見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以小名代大名例》。 晉 陸機 《挽歌》之一:“三秋猶足收,萬世安可思!” 宋 李彌遜 《水調歌頭·次向伯恭薌林見寄》詞:“不見隱君子,一月比三秋。”《燕山外史》卷二:“室邇人遐,每切三秋之感。”
(2).指秋季。七月稱孟秋、八月稱仲秋、九月稱季秋、合稱三秋。 晉 陶潛 《閑情賦》:“愿在莞而為席,安弱體於三秋。”《文選·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四境無虞,三秋式稔。” 李善 注:“秋有三月,故曰三秋。” 宋 柳永 《望海潮》詞:“重湖迭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清 納蘭性德 《與顧梁汾書》:“天清氣朗,時值三秋。”
(3).指秋季的第三月,即農歷九月。 北周 庾信 《至仁山銘》:“三秋云薄,九日寒新。” 唐 白行簡 《李都尉重陽日得蘇屬國書》詩:“三秋異鄉節,一紙故人書。”
(4).秋收、秋耕、秋種的統稱。
成語(Idiom):三秋(sān qiū)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qi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時間的長短,用于形容等待的時間很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秋的意思是等待的時間長,比喻等待或等候的時間非常漫長。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等待某個重要的人或事物的時間過于緩慢,令人焦急不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描述等待某人的到來、等待某個重要事件的發生、等待某個結果的出現等情況。常見于日常生活中,也常用于文學作品、口語交流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三秋”來源于古代的民間故事。相傳,古時有一位名叫李白的詩人,他癡迷于詩歌創作,常常在山野間度過許多時光。有一天,他在山上創作了一首詩,但卻等待了整整三個秋天,仍然沒有人來欣賞他的作品。于是他寫下了“三秋”這個成語,來形容他等待的時間有多么漫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秋的結構是“數詞 + 秋”,表示時間的長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等待了三秋,終于等到了心心念念的人。
2. 這個項目已經等待了三秋,終于要開始實施了。
3. 他在等待考試結果的時候,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慢,簡直像過了三秋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三秋”與等待時間漫長的情景聯系在一起,形成圖像記憶。比如,想象自己站在一個秋天的田野里,等待的時間非常長,仿佛經歷了三個秋天。這樣的圖像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時間相關的成語,比如“一刻千金”、“日久見人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等待了三秋,終于盼到了寒假的到來。
2. 初中生:他等待了三秋,終于等到了心儀已久的新手機。
3. 高中生:在這個艱辛的備考過程中,我等待了三秋,終于迎來了高考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