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服
基本解釋
即弓衣。 唐 韓愈 《畫記》:“旃車三兩,雜兵器、弓矢、旌旗、刀劒、矛楯、弓服、矢房、甲胄之屬……皆曲極其妙。”參見“ 弓衣 ”。
成語(Idiom):弓服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服從得很低,沒有主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弓服是由“弓”和“服”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弓”是古代的一種武器,代表服從;“服”是指服從他人的意見。弓服形容一個人服從得很低,沒有主見,完全聽從他人的安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個問題上完全沒有主見,只是盲目地聽從他人的指示。在工作、學習、家庭等環境中,當有人沒有獨立思考,只是盲目地服從他人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津侯列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秦朝時期,有一位名叫李斯的大臣,他非常聽從秦始皇的意見,甚至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將自己的兒子殺死。這個故事中的李斯就是一個典型的弓服之人,他完全沒有自己的主見,只是盲目地服從皇帝的命令。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弓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小明在工作中總是弓服到底,從來不敢有自己的主見。
2. 她對他的意見總是弓服聽從,沒有絲毫的抵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弓服”與“弓箭”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弓箭的壓迫下完全低頭服從,沒有任何反抗的意思。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弓服”相關的成語,如“弓調馬服”、“弓影杯蛇”等。這些成語都與服從、順從的含義相關,通過學習這些成語,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弓服”。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弓服地聽從老師的指導,做完了作業。
初中生:他在團隊合作中總是弓服聽從,沒有自己的主見。
高中生:面對父母的安排,她選擇弓服地接受,沒有進行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