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臣
基本解釋
◎ 臺臣 táichén
[admonishing official of Yuay dynasty] 諫官,此特指元朝行御史臺的長官
臺臣弗為理。——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臺臣慚。
詳細解釋
指宰輔重臣。 唐 玄宗 《集賢書院成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得珍字詩》:“集賢招袞職,論道命臺臣。”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是以臺臣庶官文武之列抗疏於內,方伯藩守億兆之眾同詞於外。”
(1).古時御史臺的官員。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洪君疇》:“今臺臣爭之不勝,則諸閹所畏者誰歟!”《元史·張起巖傳》:“臺臣按劾百官,論列朝政,職使然也。” 明 李東陽 《送張修撰養正擢僉都御史北巡》詩:“共道臺臣出中祕,不比御史尚書郎。”
(2).泛指臺閣大臣。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詳文贅說》:“在大部臺臣,豈非為軍國籌至當計深遠哉!”
成語(Idiom):臺臣(tái chén)
發音(Pronunciation):tái ch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權勢顯赫、地位高傲的官員或統治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臺臣一詞由“臺”和“臣”兩個字組成。“臺”指的是高位,有權力的地方,“臣”指的是朝廷中的官員。臺臣一詞形容的是權勢顯赫、地位高傲的官員或統治者。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濫用權力、獨斷專行的官員或統治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臺臣一詞常用于批評或諷刺那些濫用權力、獨斷專行的官員或統治者。在社會輿論中,可以用來表達對不公正行為的不滿或對權力濫用的警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臺臣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官員制度。在古代,臺臣是指擔任高位官職的官員,他們享有很高的權力和地位。然而,有些臺臣濫用權力,獨斷專行,導致社會不公和民眾的不滿。因此,臺臣一詞在民間被用來批評這些濫用權力的官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臺臣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名詞“臺”和“臣”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官員濫用職權,真是個典型的臺臣。
2. 只有謙虛謹慎的官員才能避免成為臺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臺臣的發音與“太陳”進行聯想,太陳意味著過時、陳舊,而濫用權力的官員往往忽視時代的變化,堅持陳舊的觀念和做法,因此可以通過太陳來記憶臺臣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政治、權力有關的成語,例如“權謀”、“權宜之計”等,以加深對權力與官員行為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學校里的臺臣,總是喜歡給同學們下命令。
2. 初中生:這個老師總是獨斷專行,真是個臺臣。
3. 高中生:政府官員的臺臣行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4. 大學生:臺臣的行為讓人們對政府的公信力產生了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