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丁
基本解釋
(1).農歷每月上旬的丁日。《禮記·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菜。”又“﹝季秋之月﹞上丁,命樂正入學習吹。” 鄭玄 注:“為將饗帝也。春夏重舞,秋冬重吹也。” 孔穎達 疏:“其習舞吹必用丁者,取其丁壯成就之義,欲使學者藝業成故也。”自 唐 以后,歷代王朝規定每年仲春(二月)、仲秋(八月)的上丁之日為祭祀 孔子 的日子。 唐 劉禹錫 《奏記丞相府論學事》:“今四海郡縣咸以春、秋上丁有事 孔子 廟,其禮不應于古,且非 孔子 意也。”《清史稿·選舉二》:“太后、皇上萬壽節,至圣先師 孔子 誕日,春、秋上丁釋奠,為慶祝日。”
(2).壯丁。《南齊書·柳世隆傳》:“﹝ 沉攸之 ﹞仍蹙迫羣 蠻 ,騷擾山谷,揚聲討伐,盡戶上丁。”
成語(Idiom):上丁
發音(Pronunciation):shàng d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上了年紀,身體衰弱或能力不如以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上丁”由“上”和“丁”兩個字組成。其中,“上”表示年紀漸長、身體逐漸衰弱,也可以理解為人生經歷豐富;“丁”表示力量、能力。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人上了年紀,身體衰弱或能力不如以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年紀大的人身體虛弱,或者經驗豐富但能力有所下降的情況。可以用來表達對老年人的尊重和理解,也可以用來形容自己在某些方面退步或不如以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上丁”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明確記載,但它在古代文獻中已經出現。這個成語的形象描寫了人的衰老過程,傳達了人生不可避免的變化和老去的現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上丁(形容詞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已經年過六旬,身體逐漸上丁,需要更多的休息。
2. 隨著年齡增長,他的記憶力和反應能力都上丁了。
3. 盡管年紀已經上丁,但他依然堅持自己的興趣愛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上丁”聯想為人的年紀漸長,身體逐漸衰弱,能力不如以前。可以通過將這個形象與老年人的形象聯想在一起,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年齡、衰老相關的成語,比如“老當益壯”、“返老還童”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奶奶已經上丁了,所以我要特別關心她的健康。
2. 初中生:爺爺雖然上丁了,但他的智慧和經驗仍然很寶貴。
3. 高中生:人到中年,身體開始上丁,我們應該注重健康和鍛煉。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