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sì fēn wǔ luò ㄙㄧˋ ㄈㄣ ㄨˇ ㄌㄨㄛˋ四分五落
形容分散零亂。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驀聞人道,森森地諕得魂離殼。全家眷愛,多應是四分五落。”《水滸傳》第六三回:“三員女將,撥轉馬頭,隨后殺來,趕的 李成 軍馬四分五落。”《金瓶梅詞話》第四回:“把雪梨籃兒也丟出去,那籃雪梨四分五落,滾落了開去。”亦作“ 四紛五落 ”。《三國演義》第十五回:“ 劉繇 軍兵大敗,眾皆四紛五落。”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四分五落
四分五落(sì fēn wǔ luò)
發音(Pronunciation):sì fēn wǔ l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分散、散亂或不統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事物分成四、五部分,各自散開或者不統一。形容事物的狀態或者形式不團結、不完整,缺乏統一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群體的團結程度低,各自為政,無法形成一致行動;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整體的狀態分散、混亂,缺乏統一的規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王敦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晉朝時期,王敦發動兵變,篡奪政權,國家陷入了內亂和混亂的局面。當時有人形容國家的局勢就像“四分五裂”,形容國家的分裂和混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分五落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每個字都有自己的意思,組合起來表示整體分散、不統一的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團隊四分五落,無法形成一致的行動計劃。
2. 整個社區的管理四分五落,導致了一些問題的發生。
3. 這個學生會四分五落,無法有效地組織活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圓形的餅被切成四塊或五塊,然后散落在地上,形成四分五落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團結、分散相關的成語,如“一盤散沙”、“七手八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班級里的學生四分五落地分成了四個小組。
2. 初中生:學校的學生會四分五落,無法組織一場成功的活動。
3. 高中生:社團的成員四分五落,無法達成共識,導致了一些問題的發生。
4. 大學生:學校的學生組織四分五落,缺乏統一的行動計劃,無法發揮團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