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蜿蜓(wān tíng)
發音(Pronunciation):wān t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彎曲、曲折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蜿蜓是一種昆蟲,身體呈彎曲的形狀,因此成語“蜿蜓”用來形容道路、河流等呈曲折、彎曲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道路、河流、思路等呈曲折、彎曲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言辭、行動等具有曲折性質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蜿蜓”最早出現在《楚辭·離騷》一書中。這本書是中國古代文學的一部重要作品,作者是屈原。在《離騷》中,屈原用“蜿蜓”來形容他內心的苦悶和思緒的曲折。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道路蜿蜓曲折,前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 河流蜿蜓流經村莊,給人們帶來了美麗的風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蜿蜓”這個詞語與蜿蜒的形狀進行聯想,幫助記憶它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曲折、彎曲的成語,如“曲徑通幽”、“蜿蜒曲折”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河流蜿蜓流經田野,給大家帶來了清涼的感覺。
2. 初中生:思路蜿蜓曲折,我想了很多種解決方法。
3. 高中生:歷史的發展蜿蜓曲折,需要我們認真學習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