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樂
基本解釋
古代指典雅莊重的音樂。用于帝王祭祀、朝賀、燕享等典禮。《禮記·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jié)。” 漢 徐干 《中論·治學(xué)》:“大樂之成非取乎一音。” 唐 皮日休 《憂賦》:“大樂既沒,淫聲是起。”
(1).極大的快樂。《二程語錄》卷二:“ 孟子 言萬物皆備於我,須反身而誠,乃為大樂。”
(2).指共同的快樂。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緒言:“徧觀世法,捨大同之道而欲救生人之苦,求其大樂,殆無由也。”
官名。 秦 漢 奉常(太常)屬官有大樂令。 東漢 永平三年改大樂為大予樂,凡國祭祀掌其奏樂及大饗之樂舞。歷代因之。 宋 有大樂令, 元 有大樂署, 明 置神樂觀,亦屬太常。參閱《通典·職官七》、《續(xù)通典·職官七》。
成語(Idiom):大樂
發(fā)音(Pronunciation):dà l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極度歡樂、非常快樂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樂是由“大”和“樂”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樂在古代漢語中表示歡樂、快樂的意思,而大則表示非常、極度之意。大樂意指非常歡樂、非常快樂的狀態(tài)。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樂常用于形容人們非常快樂、歡樂的情感狀態(tài)。它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在重要節(jié)日、喜慶場合或者取得了重大成就時的快樂心情。例如,我們可以說“他在生日派對上玩得大樂”或者“小明考試得了滿分,他開心得大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樂的故事起源于《詩經(jīng)·大雅·大樂頌》。在古代,大樂是指由君主主持的盛大音樂舞蹈儀式,用以祭祀神明或者慶祝重要的喜慶事項(xiàng)。這個成語后來演變?yōu)樾稳萑藗兎浅?鞓返臓顟B(tài)。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jié)構(gòu)。由“大”和“樂”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今天是我生日,我過得大樂。
2. 考試結(jié)束了,同學(xué)們都開心得大樂起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大樂”與非常快樂的場景聯(lián)系起來,例如想象自己在一個歡樂的生日派對上玩得很開心,或者想象自己在得到一份重要的禮物時的快樂表情,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jìn)一步學(xué)習(xí)與快樂相關(guān)的成語,例如“歡天喜地”、“笑逐顏開”等,來豐富你的漢語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今天放學(xué)了,我們一起去公園玩,玩得大樂!
2. 初中生:我考試得了第一名,我媽媽高興得大樂。
3. 高中生:我成功地進(jìn)入了理想的大學(xué),我家人都為我感到大樂。
4. 大學(xué)生:我和朋友們一起參加了一個音樂節(jié),我們玩得大樂。
5. 成年人:我和家人一起度過了一個幸福的假期,我們在海灘上玩得大樂。